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https://m.39.net/disease/a_5419382.html

今日,湖北襄阳的刘女士,在朋友圈招聘保姆,照顾大一女儿,帮她洗衣做饭,引发热议。基本上一轮一边倒,认为刘女士在培养“巨婴。”

这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新闻,一个从未做过家务的女生,家里煤气漏了都不知道,结果在家煤气中毒。

这可真应了古人那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导致一个孩子,连米饭都不会做的,是谁?是庞大中国父母的观念。

一、我们脑播下两个对比强烈的画面

“你不用做饭,你去写作业去!那才是你的活!”

“你要是这次再考不及格,我就罚你拖地一个月,洗衣服两个月!”

“我一天到晚工作、洗衣做饭伺候你,你就考这么点分数,你对得起我吗?”

你们脑海里是不是也有很多组这样的画面,这就是我们经历过的爸爸妈妈,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典型形象。在他们眼里,孩子做家务是不务正务、是惩罚的手段、是向孩子抱怨的筹码!

再来看下面的画面:

“宝贝,衣服脱下来了,要记得挂好!”

“宝贝,你可不可以整理自己的玩具?”

“宝贝,你可以帮妈妈一个小忙吗?帮妈妈把碗洗了,好吗?

这些画面,就是经常出现在美国家庭的画面,他们喜欢用耐心提醒、鼓励、还有寻求帮助,让孩子主动加入倒做家务中来。所以,我们听了美国妈妈Mary说了她两个孩子,拒绝出去玩,主动留下来做家务的经历,就不觉得那么惊讶了。

有一天,Mary两个女儿正准备擦地板,一个4岁一个7岁,邻居家的小女孩来敲门喊她们出去玩耍。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表示:“我们要干活了,不能去玩!”

看到这里的我们,还有给大学的女儿聘请保姆的妈妈,是不是该对自己深深反省下呢?

二、关于中国父母对让孩子做家务的那些错误观念

1、观念1:有时间做家务,还不如多读书

在中国父母的传统观念里,教育孩子、让孩子成才是家庭里的头等大事。做家务肯定会耽误孩子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前途。所以无论穷、富家庭,父母都宁愿自己辛苦一些,或者干脆雇佣一个保姆来打理孩子的起居,以便给孩子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

这种观念导致很多孩子对于家务活毫无概念,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缺乏独立性、缺少责任感。

2、观念2:富养孩子,不能让孩子做家务

富养孩子真的没有错,错就错在家长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富养?有一种婚姻叫包办婚姻,有一种父母,叫包办型父母。他们认为,爱孩子,就让孩子什么事都不要做,只管吃饭、睡觉、玩耍、学习。不让孩子参与到成年人的家庭事务中。

3、观念3:认为孩子不会做家务,在帮倒忙

关于让不让孩子做家务,有一个记者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三四岁的孩子,超过8成的妈妈认为,做家务就是在帮倒忙。

这三种观念都导致了很多孩子对于家务活毫无概念,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缺乏独立性、缺少责任感。

在中国,孩子帮父母做家务的现象并不太乐观。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46.7%)父母经常代替孩子劳动;41.4%的父母明确认为孩子不做或几乎不做家务。

孩子不做家务,不是孩子天生不喜欢,也不是孩子天生不做,主要是父母的观念导致的!要让孩子喜欢做家务,首先,需要父母先改变。

三、再一起看看国外父母让孩子做家务的那些值得学习的观念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都把做家务视为孩子必须掌握的能力。

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现在,不少美国家庭非常喜欢让孩子养成“每天做一件家务活”的习惯。另外,就是让孩子养成从小做家务的习惯。

犹太父母非常重视孩子们从小养成做家务的习惯,一个宝宝从2,3岁开始,便要参加家务活,并且还有固定的家务岗位。

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条文的内容是: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父母上班工作,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

芬兰人更是坚持花大力气,把做家务纳入课程体系。这门课程从吃饭、做家务、家庭理财三方面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并能够生活得经济适用,让生活环境可持续化。这门课程,已经让全球借鉴了。

我们来分享芬兰一所中学七年级的课表:

四、中国父母应该如何改变观念,从小让孩子参与到做家务中来

1、重新认识做家务的作用

哈佛大学对青少年的跟踪研究成果,认为一个人如果从儿童时期就参与做家务,一方面学会了足够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培养了进取心,那么成年之后,无论在职场、婚恋和家庭中,他都是主动和积极的人,成为事业强者和成功人士的机会更大。

此外,研究人员的跟踪调查也发现,经常和固定做家务的孩子很小就建立起责任心,不仅行动自立、言而有信,而且与家人和朋友间关系融洽,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也高。

所以,父母不要认为孩子做家务没有作用。

2、重新认识富养的真正意义

富养,不是金钱观念,而是人生态度。富养孩子,需要的是智慧比钱多。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金钱买不来的,比如乐观与勇气、独立与毅力、责任感和上进心。但恰恰是这些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构成了支撑孩子们成长并强大的精神内核。

如果你爱生活、会生活,你就是在富养孩子。所谓富养,首先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3、抛弃自己“完美主义”的想法

某幼儿园做了一份调查:大班的小朋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会做家务,比如拖地、洗碗、擦桌子、端饭,甚至还包括照顾妈妈,帮妈妈找感冒药。小班的小朋友对于什么是家务还不清楚,只有一小部分小朋友会做到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子。

所以,请父母抛弃自己的“完美主义”,不要苛求孩子做家务的完美程度。对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更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

我是妮可妈咪,有一个2岁的儿子,多平台原创作者。成为妈妈后,坚持学习育儿知识,坚持分享0-3岁宝宝的护理技巧及教育知识,与您共同成长,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maoagm.com/etgmks/1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