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如何正确应对澎湃在线
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 如何评估发热 何时及如何正确退热 发热儿童如何护理 对于发热 很多家长认识和应对方式也有误区 本期嘉宾 医院 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祁媛媛 解答儿童发热的热点问题 发热基本知识 NO.1 体温多少度是发热? 通常采用腋温≥37.5℃或肛温≥38℃定义为发热。临床上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 37.5~38.0℃为低热; 38.1~38.8℃为中度发热; 39.0~40.9℃为高热; ≥41.0℃为超高热。 NO.2 哪种方法测量体温比较准确? 需要多久测一次体温? 家庭中推荐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的部位通常有4个,即腋下、舌下、鼓膜和直肠,所测得的体温分别称为腋温、口温、耳温和肛温。从操作性和安全性考虑,推荐使用腋下测量。 一般根据孩子病情的轻重、体温的高低和变化来判定多长时间给孩子测一次体温。通常高热时0.5~1.0h测一次体温,过于频繁会影响孩子的休息;超高热时要增加测温次数;中度发热,体温较稳定可以2h测一次;低热时2~4h测一次。如发现孩子体温或病情变化,可随时测量体温,并做好体温记录。 NO.3 儿童急性发热 一般有哪些原因引起? 发热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症状。急性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依据感染的病原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为常见;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软组织及血流感染等,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 非感染性病因主要包括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脱水热、药物热、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外胚层发育不良等原因。 NO.4 体温越高病情越重吗? 不能单纯以发热程度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热为机体针对外来病原或物质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从某种程度上说,发热对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是有益的。但是小于3月龄的婴儿体温≥38℃、3~6月龄婴儿体温≥39℃时,严重细菌感染危险性增高,家长需高度重视。 NO.5 高热时会烧坏大脑吗?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但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热时,患儿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 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婴幼儿期发热较其他时期容易出现热性惊厥。有些高热患儿也可出现神志淡漠、嗜睡等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 此外,如果发热伴颈强直、前囟膨隆、意识水平下降、抽搐,甚至惊厥持续状态,往往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NO.6 孩子发热要去看医生吗? 如果从孩子的症状上判断基本上是感冒引起的发烧,一般的就诊原则如下: 1)三个月以内的婴儿,一发烧就应该及时就诊。 2)三个月以上,妈妈可以结合孩子的体温和精神状况决定就医: ????体温高于39度,且精神状态不好; ????发烧超过三个整天; ????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气急、哮喘、憋闷、声音嘶哑、嗜睡,以及其他会让妈妈心里没底的症状。 如何用退热药 NO.1 发热多少度要用退热药? 如何选择退热药? ????2月龄以下宝宝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 ????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药物退热; ????2月龄以上儿童发热需要药物退热时,推荐对乙酰氨基酚; ????6个月以上儿童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NO.2 使用退热药后还是反复发热 是药物无效吗? 并不是药物无效。使用退热药不只是为了恢复正常体温,更主要是减轻发热所导致的不适、提高舒适度。 退热药物可能只降温1~2℃,不一定能够让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同时药物在体内持续作用时间一般为4~6h,持续作用时间结束后,如果引起儿童发热的疾病未能控制,原发疾病可导致再次发热。 NO.3 服用退热药后,体温一点儿没降,还能补吃吗? 能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解热镇痛药吗? 服用退热药后,即使患儿体温仍高,也不宜提前服用解热镇痛药,2次用药应间隔4~6h,24h之内用药不超过4次。频繁用药或加大剂量用药,可能导致因药物过量的伤害。 一般优先考虑口服给药。对于危重患儿、不能口服用药的患儿、胃肠道吸收障碍的患儿等,才考虑注射给药。 NO.4 服用退热药后出现呕吐 还需要再补服吗? 如服用后立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中看到完整的片剂、胶囊剂或全部液体,如有必要,可考虑补服。 如果服用时间超过15分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需权衡错过一剂的潜在风险和补服后药物过量的危害。 NO.5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可以交替使用退热吗? 不推荐在儿童发热时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交替使用。 虽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交替使用,较单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在体温降低值上有一些差异,但并不能有效改善患儿因发热而导致的不适,同时增加了解热镇痛药不良反应的风险。 另外,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发热患儿护理的常识 NO.1 发热时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要多喝水,保证液体入量。发热时患儿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要多喝白开水,出汗多时还要在水中略加些盐,以补充丢失的盐分。 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有一定热量的食物。如苹果、菜汤、大米粥、牛奶等,应少食多餐。当发热,但病情不是很严重,没有严重呕吐和腹泻等情况时,不应过度忌口。 母乳喂养儿应少量多次哺喂,以免引起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粥、面条等;幼儿及较大年龄儿童发热期应给予流食、半流食或软食,宜清淡,不油腻,忌辛辣、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另外,退热后饮食不应恢复太快或急于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应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和胃肠不适。 NO.2 发热儿童如何做家庭护理? 家长应尽快测量体温。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和降低室内温度等。退热药使用后多在30-6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如果发现患儿持续嗜睡、精神反应差,出现热性惊厥,应及时就医。 家长应记录患儿的体温、饮水量、饮食情况、大小便次数及颜色等;让患儿多饮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通风时尽量避免对流风;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康复。 NO.3 儿童发热可以用物理降温吗? 物理降温有哪些方法? 各国指南均不推荐以下物理降温措施用于退热治疗,包括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如寒战、起鸡皮疙瘩、哭闹等。 儿童发热可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温水外敷、温水浴及退热贴等。还可减少穿着的衣物,或降低室内温度等,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 NO.4 发热寒战时,应持续物理降温还是保暖? 发热寒战时,不适宜采用物理降温来退热。发热体温上升期患儿会感到发冷或恶寒,出现寒战、皮肤苍白等现象,机体产热增加。此时进行物理降温,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加重发抖、寒战的症状,引起机体更明显的产热反应。 在患儿发热寒战时要注意保暖,改善发热患儿的舒适度,可适当为患儿添加衣物或盖上被子,注意保暖的同时也不宜将患儿包裹太紧、太厚,可根据其发热状态增减衣物。患儿居住的环境温度也要适宜,调节室内温度,使患儿感觉温暖舒适为宜。 发热儿童检查治疗的知识 NO.1 发热时为什么化验血常规? 发热24h后化验血常规才准确吗? 儿科急性发热性疾病中,感染是最主要病因。感染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病原特异性,但细菌与病毒感染的临床经过、治疗措施差异明显,早期鉴别有利于尽早实施适宜治疗,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减少临床误判风险。除仔细分析评估临床表现外,血常规作为最常用的基本辅助检查手段,为鉴别感染病原性质、炎症性疾病和其他病因提供线索。 研究显示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之后较12h之前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优。另外,如发热患儿未能在2-3天内退热,间隔48-72h动态及病情变化时及时检测血常规,对判断病情、分析可能的感染病原、评估治疗效果是必要的。 NO.2 高热时输液是否疾病好得更快? 高热时输液不一定使疾病好得更快。发热患儿是否进行输液治疗,取决于病情及诊断,与体温高低无直接关系。急性发热患儿输液治疗的指征主要包括: ????存在严重细菌感染或菌血症的高风险,需要静脉输入抗菌药物; ????明显脱水,需要静脉补液纠正,或存在脱水表现,无法口服补液; ????存在明显电解质紊乱,需要静脉补充或纠正; ????存在休克或其他危重情况。如不存在上述情况,患儿一般状况良好,不需要输液治疗。常规输液治疗本身也不能降低体温。 NO.3 宝宝接种疫苗后会发热吗? 发热如何处理? 有些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发热。多数发生在疫苗接种后5-6h或24h左右,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h出现,一般持续1-2h,很少超过3h。 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短暂的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无其他明显异常反应,大多属于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可多饮水、多休息,密切观察,体温会慢慢下降。 如果持续发热,或出现高热,医院做详细检查,根据具体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原标题:《儿童发热如何正确应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maoagm.com/bbgm/14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儿童支气管炎有哪些表现平时该如何预防凯
- 下一篇文章: 儿童发烧除了布洛芬还有哪些应对方法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