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庞硕编辑|庞硕

一个哲学问题:同质化时代是否到来?

几十年前,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你会发现许多不同。而如今的省会城市几乎一致,除了高楼就是高楼、就连商场、酒店也都一个样子...

不仅是“看”到的,我们所用的智能手机,除了相似的刘海屏、N个摄像头以及处理器和UI设计外,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就当你还在“抱怨”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尾灯、双联屏仪表成为新车“标准”化设计时,仅剩驾驶感受的差异,也将会在“滑板底盘”的到来不复存在。

01

滑板底盘就是承载式车身?

当你看到上面这张图片时,不禁会和非承载式车身“对号入座”,那要这么说,汽车产业岂不是在“原地踏步”?从结构上来看,非承载式车身(或者说是大梁)包含发动机、变速箱、悬架等组件,从而构成一套独立的行驶系统,并和“上方”的车身相连。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在非承载式结构中,车身和底盘的“各行其事”,造就出更强的整车钢性;当然,车身可根据需求进行一定改变,比如日产纳瓦拉和途达、路虎发现4和上代揽胜运动就采用同一底盘。

缺点则显而易见,一是由于车身和底盘构成整车结构,导致质量无法控制,生产成本也更高;二是,车身和底盘采用螺栓和橡胶进行连接,路感回馈几乎被隔绝,加之底盘高度无法降低,操控性能往往不尽人意。

滑板底盘同样能独立行驶,并且和车身分离,也就是说从特征上来看,它属于非承载式车身的范畴。只不过,比起承载式车身,除了悬挂系统外,其余组件完全不同,例如它使用了电机,电池组以及线控踏板方向盘等等。

正是因为这些不同,造就出滑板底盘更多优点。首先独立的结构,同样拥有相对更高的钢性,而“上方”车身可选择更丰富的样式,这正是电机、CTC电池组、线控踏板、方向盘的功劳,下面笔者将为您展开说明:

咱们先说电机、CTC电池组,这二位的出现彻底代替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而此前占据的“空间”被进一步释放;所以图片上来看,滑板底盘就像一个“平板”(PS:忽略悬架高度不计)。

但这个时候,设计部门还不能“为所以为”,因为传统的踏板、方向盘为机械机构,限制车身设计。所以便需要线控踏板、方向盘让设计部门“尽情发挥”。延伸来看,如果一个底盘,能为N种形势车身“服务”,那么研发成本的确会降低。

别忘了CTC电池集成在底盘上,带来更低的重心,加之部分企业将底盘和车身进行刚性连接,所以操控性会比非承载式车身有提升。相信当您看到这里,不难发现滑板底盘更像是个进阶产品。

02

滑板底盘的“今生今世”

有意思的是,看起来超前的滑板底盘,其实很早就有了。年...那时笔者才不到5岁..通用就提出这个概念,并发布Hy-wire概念车。

Hy-wire的车身和底盘为分开设计,借助航空领域的线控技术,将传统转向、制动等结构进行替换。当然,Hy-wire还是一款氢能源车,氢气罐被布置在底盘中央,电池系统、热管理部件等均放置在了储氢罐四周,现在来看,这确实奠定了滑板底盘发展基础。

至于Hy-wire为什么没火,可能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系,毕竟那会可是燃油车“旺盛”的时代,没人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maoagm.com/sjgmjn/1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