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谈口蹄疫疫苗的选择和免疫程序制定,需
向华:谈口蹄疫疫苗的选择和免疫程序制定,需要让猪“说话”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李宗林 口蹄疫作为国际性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长期困扰广大养户。当前猪价行情低迷,产业寒冬下一旦猪场爆发口蹄疫,无疑会令产业形势雪上加霜,面对口蹄疫防控,任何时期都不容忽视。 2月28日,礼蓝动保携手金海生物,开启春防行动!特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向华博士,分享《科学防控口蹄疫》直播课程,带领养户重新审视疫病防控方案和措施,优化防控策略及重点。 编辑搜图 毒株复杂传染性强,免疫预防是防控根本 非瘟改变了中国养猪业,如今集约化、高密度的饲养模式屡见不鲜,猪群更新快、更新多,同时多种老毒株重新流行,种种因素影响下,为疫病暴发埋下隐患,口蹄疫防控的要求也被拔高。 向华首先为观众科普,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养户需要清楚知道,口蹄疫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动物康复主要依赖于自身产生抗体(类似于人的感冒),感染口蹄疫后发热时间很短(12-24小时),血液中不会长期带毒。 同时,口蹄疫病毒粒子的直径只有20个纳米,是非瘟病毒粒子直径的1/10,很容易穿过猪场的空气、水过滤系统,突破生物安全防线,这点需要养户格外注意。 并且,口蹄疫流行毒株复杂多变,有7种血清型,60多个亚型,目前在中国只出现过3种血清型。向华提醒广大养户,口蹄疫病毒是所有人和动物病毒中传播性最强的,免疫预防是防治口蹄疫的最重要措施,尤其是种猪群体,一定要坚持打苗。 判断疫苗优劣让猪“说话” 分析国内口蹄疫毒株流行情况,向华发现,血清型主要以O型、A型为主,亚洲1型已基本达到全国免疫无疫标准。其中O型缅甸株正在流行,泛亚株(印度)在牛场多有发生,新猪毒变异株目前较为少见;A型基因2型正在流行,基因1型较为少见。 编辑搜图 向华博士建议,对于不同血清型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可通过多重RT-PCR扩增鉴定,想要具体鉴别它是什么毒株,还需进行基因测序。 随着国家对猪口蹄疫疫苗的市场化政策逐步放开,养户们的选择明显增多,面对市面上种类繁多的疫苗产品,猪场应该如何选择? “通过对猪进行免疫实验才能真正判断疫苗功效,一切让猪说话。”向华认为,只有当各类因素都综合反应在猪只身上后,测定其实际抗体水平,由此得出的结果才具备说服力,仅靠单一指标含量判断疫苗优劣还是有失偏颇。 向华提醒广大养户,选择疫苗时,疫苗抗原含量高当然是好事,但含量高不一定效果就好,疫苗真正起作用的是S抗原(完整的口蹄疫病毒粒子),其可以诱导出最完整的抗体。 编辑搜图 警惕母源抗体干扰,合理制定免疫程序 明白了如何挑选疫苗,在生产过程中怎样才能科学使用呢?向华指出,当前口蹄疫疫苗使用,存在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母源抗体干扰,并且具备三大特点: 一、母源抗体越高,干扰作用越大; 二、疫苗抗原含量越高,干扰作用越大; 三、免疫日龄越早,二免、三免都受影响。 实验发现,因母源抗体干扰,如果免疫时间不对,免疫两次会出现两次发病窗口期,反而增加了发病几率,并且其干扰现象呈指数型趋势,所以除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maoagm.com/xhgm/14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周一围再被骂渣男,朱丹却力挺为爱无底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