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姜赛砒霜威灵仙能化鱼刺骨鲠这些深信
“冬吃萝卜夏吃姜“ “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 “晚上吃姜赛砒霜” …… 这些顺口溜大家都听过不少,在古人用药的历史长河中,常常会运用比喻、谐音、借代等修辞手法构成大量的顺口溜、谚语等,这些顺口溜往往具备简单好记、朗朗上口、实用等特点。 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些顺口溜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是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人?具有借鉴意义的顺口溜又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来剖析。 1 “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用医生开药方。” 药食同源的生姜,在我国民间运用和使用得十分早且广泛。而关于生姜养生的谚语非常多,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字面意思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冬天的时候多吃萝卜,夏天的时候多吃生姜,有助于我们身体健康。 听上去似乎很可靠,那么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首先,从“中药四性”的角度来看,中医认为萝卜性凉,味辛甘,能消积滞、化痰止咳、清热解毒、顺气利便。生姜,性温热,含有辛辣芳香成分,有辛辣暖胃、发汗、止呕的功效。 根据中医“治未病”的养生理论: 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燥热,为了更快排出热量,人体的汗腺、毛孔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加上夏天我们吃冷饮冷食的几率增加,所以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吃点姜来暖一暖肠胃,等到秋冷来临的时候才不会容易着凉感冒。 冬天的时候也是类似的道理,所以在冬天的时候多吃一点萝卜可以平衡我们体内的热气,这样开春的时候比较不会容易上火。 2 “早上吃姜胜参汤, 晚上吃姜赛砒霜。” 与“冬吃萝卜夏吃姜”类似道理的还有像“早上吃姜胜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的说法,根据生姜的特性,提倡早上吃姜确实有一定的根据,而到了晚上吃姜,真的就到了像吃砒霜一样的毒性了吗? 人体在夜晚时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外盛,一般我们应当顺应生理的这个规律,开始休息,养精气,而由于生姜味辛性温,有发散温热的作用,所以晚上吃生姜与我们正常生理规律不符,有可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 但是说到“赛砒霜”的程度,就确实是过于夸张了。 关于生姜的谚语还远远不止这些,其中大部分都是对吃姜的时间进行了限定,实际上呢,如果你喜欢姜和萝卜,那无论冬天夏天都能吃,但就不能指望只依靠“冬吃萝卜夏吃姜”来防病治病了。 对于生姜来讲,服用的具体时间是比较次要的,更重要的还是服用的人群。总的来说,风寒病、寒性体质适合吃生姜,热性病、热性体质、表现为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的阴虚内热患者,还有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夏天还是早上,都不适合多吃生姜。 3 “铁脚威灵仙,砂糖和酒煎, 一口吞下去,铁剑软如绵。” 这句谚语主要是从古代民间流传下来的,意思是指将威灵仙加砂糖和黄酒煎煮服用,可以治疗鱼刺卡喉。为了形容其功效之强,便形容即使是铁剑都能使其变软。 就连古代一些医书里,对这个小妙方也有所记载: 《圣济总录》曰,治鸡鹅骨鲠:赤茎威灵仙五钱。井华水煎服。《纲目》曰,治渚骨鲠咽。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砂糖一盏。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威灵仙治鱼刺骨鲠卡喉的说法,有没有依据呢? 现代研究表明,威灵仙具有一定的疏通效果,可有效松弛食道平滑肌,加强食道运动,并使其局部松弛,从而使鱼刺易于松脱。 而古人认为鱼刺是被威灵仙“化”掉的,所以也有很多医家将威灵仙的功效说为“消鱼刺骨鲠”,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另一方面,这个方子一般只适用于治疗较小的鱼刺,如果鱼刺较大,医院取出,以免影响呼吸甚至危及生命。 威灵仙本身药效也较猛,所以针对体质较弱的人群,特别是儿童、老人、特殊时期的妇女,较难掌握用量用法,也建议最好不用。 4 “穿山甲、王不留, 妇人食了乳长流。”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这条谚语流行得很早,也是医圣李时珍留下的一段顺口溜,并被收录在《本草纲目》中,作为通乳的重要经验应用。 现代医学认为,乳汁的合成及分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因此也有多种因素可导致妇女“缺乳”、“少乳”的情况发生,并根据不同体质与情况,分为“气血虚弱型”、“肝郁气滞型”和“痰湿壅阻型”等。 而作为“通乳之王”王不留行以及用于与之配伍的另一个通乳中药——穿山甲,更多针对的是由于气血阻滞经络导致的缺乳情况,不是通乳的万能药,其他原因引起的缺乳应该用另外的一些药物去治疗。 养生谚语集锦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这些谚语,大多采用的是药力较猛,用量用法较难把握的一些中药,而针对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来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来服用,是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美容、清热解毒、祛湿等目的的。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简短好记好理解的谚语,供大家参考选用! 食疗煮粥篇 若要皮肤好,煮粥加红枣。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 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若要肝功好,枸杞煮粥妙。 欲得水肿消,赤豆煮粥好。 止泻健脾补五脏,粥中宜把扁豆放。 辅助治疗小妙方篇 肉积山植,饭积麦芽。 罗汉果小功效大,润喉止咳把痰化。 瘦肉枸杞炒,补肾抗衰老。 烦暑最宜淡竹叶。 三片生姜一根葱,不怕感冒和伤风。 溃疡病,血糖高,吃了山药就会好。 铜皮铁骨田三七,止血化瘀数第一。 红枣茵陈汤,肝病好单方。 用药知识篇 吃药不忌嘴,医生跑断腿。 巴豆不去油,力大如老牛。 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本是同根生,药效各不同。 进补如用兵,乱补会伤身。 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 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 用药谚语,有出于医者,有出于民间,是对惯用药物功效的高度概括,将中药功效搭配叙述地活泼、生动。因此,辩证认识、收集用药谚语,对于我们日常记忆药效、用药选药上很有帮助的。 *中药使用方法因人而异,使用前请遵循医嘱。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来源网络,由汇群中药学院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maoagm.com/xhgm/6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李茂发达摩种正骨手法治疗脏腑疾
- 下一篇文章: 吃鱼胶选什么品种好选对鱼胶才能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