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领域必背考点艺术领域
第一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艺术教育是幼儿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艺术活动能力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的总目标:(口诀:两能一喜)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1)感受与欣赏 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目标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2)表现与创造 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原则:审美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第二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艺术教育的内容:包括美术和音乐两方面 美术教育的内容有绘画(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手工(泥工,纸工,综合性手工),欣赏(绘画欣赏,雕塑欣赏,工艺欣赏,建筑欣赏,自然景物欣赏,环境欣赏) 音乐教育的内容有歌唱,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打击乐等。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如下: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第三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发展过程 1.达尔克洛兹,瑞士教育家,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 (1)课程内容:合乐动作、即兴表演、视唱练耳。 (2)最有个性而又最有成效的部分是“合乐动作”,又称“体态律动学”。 (3)体态律动的学习核心是节奏训练。 2.柯达依 (1)音乐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以歌唱活动为主要教学的内容,歌唱教学是柯达依体系的主要教学内容。 (2)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 (3)教学工具“首调视唱法体系”“节奏——实值音节读法”和“柯达依音高手势” 3.奥尔夫,德国作曲家、音乐家 (1)课程内容: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 (2)教学方法:引导创作法(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3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 (4)教学工具是奥尔夫乐器 (5)“元素性”音乐教育和“节奏第一” 4.铃木,日本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 (1)是通过后天的有效教育发展起来的是通过后天的有效教育发展起来的 (2)“母亲参与”和“集体教学”“作品熏陶法” (3)提倡“教学六步”(接触——模仿——鼓励——重复——增加——完善) 5.康有为把音乐作为胎教和幼教的重要内容,并注重音乐的的德育功能,首次设想从人本院(实施胎教)到育婴院,慈幼院(实施幼教)的学前教育公共教育体系。 6.蔡元培是我国美育的创造人之一。提出“五育”,提倡美感教育,主张学前儿童的音乐以胎教为起点。 7.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理论,把健康生活、劳动生活、科学生活、艺术生活、改造社会生活构成一个整体。为晓庄学校谱写的校歌《锄头舞歌》。 8.张雪门主张音乐教材要与儿童的生活有关,要有民族性。 9.陈鹤琴提出“儿童生活音乐化”,强调要教儿童欣赏音乐。 第四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互动主体性原则 (3)审美性原则 (4)整合性原则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方法 (1)情境创设法 (2)示范模仿法——音乐教育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3)节奏朗诵法 (4)直观提示法 (5)联想仿创法 3.幼儿音乐能力主要包括感受和表达能力。 4.音乐的基本特征: (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2)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3)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4)音乐是情感艺术 音乐最主要的基本特征是:以听觉感知为主要感知手段。 音乐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和表达音乐美的能力。 5.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基本素质的和谐发展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第五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与设计指导 1.幼儿在歌唱活动最难掌握的就是音准。(歌唱活动难易程度由简到难顺序:歌词——节奏——速度——呼吸——音准,因此幼儿掌握歌曲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顺序为:歌词——节奏——旋律轮廓和音程) 儿童0-3岁之前的歌唱一般被称为“近似唱歌”; 3-4岁的幼儿歌唱时,唱起来最舒服、轻松的音域是C调的2-6; 4-5岁儿童歌唱的音域基本上可以达到C调的1-7。 2.歌唱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歌唱活动中对嗓音的保护: (1)不能长时间大喊大叫和唱歌 (2)不在剧烈运动时大声叫喊和唱歌 (3)不在剧烈运动后马上唱歌 (4)不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唱歌 (5)不迎着风唱歌 (6)不在伤风感冒、咽喉发炎的时候唱歌 (7)在唱歌时努力保持身体、心情、表情、嗓音的舒适状态,感到不舒服会暂停、休息或自我调整等。 3.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实施 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 渗透的音乐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的音乐活动、整合于主题中的音乐活动、游戏活动中的音乐活动、节日活动中的音乐活动。 4.幼儿选择歌曲,应注意: (1)歌词方面: [1]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与理解; [2]歌词的结构应相对简单,含有一定重复的部分; [3]歌词的形式与内容适用于用动作来表现。 [4]歌词的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育意义。(正能量) (2)曲调方面: [1]音律狭窄 小班:c1-a1 中班:c1-b1 大班:c1-c2,最高到d2 [2]节奏简单——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 [3]旋律平稳——容易掌握三度或三度以下的音程 [4]结构短小工整 小班:2-4乐句,总长度8小节 中大班:4-6乐句,可含6-8乐句,总长度可增至16-20小节 [5]歌曲关系较单纯 小班一字一个音,中班一字两个音,大班一字多个音。 5.歌唱活动的设计 (1)导入。如动作导入,情景表演导入,歌词创编导入,故事讲述导入,歌词朗诵导入,游戏导入,填充参与导入,副歌前置导入,意义音节玩唱导入,直接形象导入等。 (2)教师范唱 (3)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填充提问法,逻辑提问法、直观教具提问法、节奏朗诵法等) (4)教唱新歌 (5)复习歌曲 (6)培养幼儿对歌曲的创造能力(创编动作,歌词) 6.幼儿园各年龄班儿童学习的舞蹈动作的规律: (1)3-4岁学习小碎步、小跑步 (2)4-5岁学习蹦跳步、垫步、踵趾小跑步,侧点步; (3)5-6岁学习进退步,溜冰步,交替步,跑跳步,跑马步,秧歌十字步等 7.中班安排“手腕转动学习”(翻花腕手),大班安排“提压腕” 8.韵律活动的内容包括律动、舞蹈和节奏活动。 韵律活动的材料包括动作、音乐和道具。 9.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主要有三条规律: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从不移动的动作到移动的动作。 (1)3-4岁儿童最容易接受的是不移动的单纯上肢大肌肉动作,也比较容易接受连续重复的动作。 (2)4-6岁儿童可以较多地学习移动动作(其中可包括含有腾空过程地跑、跳动作)和复合动作,也可以学习手腕、手指、脚腕、眼睛、肩膀、膝盖等部位的比较精细的动作。 10.韵律活动的设计 (1)导入。如观察导入、回忆导入、基本动作复习或练习导入、队形复习和学习导入、舞谱导入、动作创编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音乐欣赏导入。 (2)多种方式理解和欣赏音乐的内容、节奏和情感。 (3)幼儿根据音乐尝试做律动 (4)创造性欣赏音乐 11.音乐游戏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 12.音乐游戏的设计: (1)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说明游戏的玩法和游戏的规则 (3)师幼共同游戏,巩固游戏 (4)幼儿自主游戏 13.不同年龄阶段乐器的使用: (1)小班:铃鼓、串铃、沙球、圆弧响板和碰铃、大鼓。 (2)中班:木鱼、蛙鸣筒、拨和小锣。 (3)大班:双响筒和三角铁 14.打击乐活动的设计: (1)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如总谱学习导入[适用于原配器创作比较复杂、精美、完善的打击乐作品]、总谱创编导入[适用于原设计使幼儿更有创造性表达机会]、主要声部学习导入、主要声部创编导入,音乐欣赏导入、故事导入、韵律活动导入、歌唱导入) (2)多种形式欣赏、熟悉音乐 (3)练习身体律动、进一步熟悉音乐节奏、情感 (4)多种形式练习与演奏 15.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 (1)音乐作品的选择 [1]音乐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鲜明的音乐形象; [2]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应丰富多样; [3]音乐作品应生动、易记,便于幼儿感受和接受,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知识。 (2)辅助材料的选择 [1]动作材料(舞蹈等) [2]语言材料(故事、散文、诗歌、民谣等有声文学材料) [3]视觉材料(图谱、图片、实物录像等) 16.音乐欣赏活动设计: (1)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多种形式欣赏音乐 (3)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4)组织游戏,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 第六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1)诊断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客观性原则 (5)计划性(建设性)原则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测试法 (5)综合等级评定法 [1]从评价者的角度出发,有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2]从评价过程与结果的记录或交流的角度出发,有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 [3]从评价的内容的全面性角度出发,有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 《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是世界上第一套标准化的音乐测量工具。 第七节学前美术的概述 模仿说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游戏说——代表人“席勒-斯宾塞理论” 美术也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美术。 幼儿绘画的真谛是创造性自我表象。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大脑潜能的开发;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目标 (1)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视觉造型要素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积极的美术创造活动,启发学前儿童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观念和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9.学前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小编这边说下年考的是科学的教案有趣的磁铁,今年备考主要侧重社会和艺术,因此对下面这个表格,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案编写或者专门去背下来这些对应的目标,分值就在这些里面,小编颇有预感年教案就在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 第八节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原则与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原则 (1)审美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积极性原则(低控制原则) (5)多样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兴趣性原则 (8)实践性原则 2.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讲授法、对话法、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观察法、演示法 (3)以指导练习为主的方法:练习法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音乐匹配法、动作模仿法、对比法、联想法、情境法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3.对话法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欣赏活动的基本方法。 第九节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与设计指导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绘画一般分成:命题画(物体画和情节画)、意愿画、装饰画。 物体画侧重培养幼儿的造型能力;情节画除侧重造型能力,还侧重构图。 情节画是儿童根据主题内容需要,把与之相关的物体形象恰当安排在画面上的表现形式。 物体画以培养儿童的造型能力为主要目的。 3.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1)涂鸦期(1.5-3.5岁)——无具体形象(无控制无意识涂鸦1.5-2岁,有控制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命名涂鸦3-3.5岁) (2)象征期(3.5岁-5岁)(典型样式是“蝌蚪人”,先动笔后构图)——对幼儿绘画作品,不要以简单地用“像不像"来衡量,要尽量以探索、了解地态度去欣赏和解读,这就是对象征期儿童绘画指导的要求。 (3)图式期(5-7岁)(又称为“概念画”,有的幼儿会画出“透明画”)——透明式和展开式的画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产物,是”客观永久性“观念在学前儿童绘画领域中的表现。 4.幼儿绘画的构图水平由低到高分为以下几种水平:零乱(3.5岁左右)、并列式(4.5岁左右)——3-6岁儿童画面形象的主要构图方式、散点式、遮挡式。 绘画的特殊表现:拟人化、透明式、展开式、夸张式。 5.各年龄阶段命题画的侧重点: (1)小班侧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以及良好绘画习惯和握笔姿势的养成; (2)中班侧重让幼儿仔细观察各种实物、图片,培养幼儿有序观察的习惯; (3)大班侧重于命题内容丰富,贴近幼儿的教学和生活。 6.各年龄阶段意愿画的侧重点: (1)小班侧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姿势和绘画兴趣。 (2)中班侧重幼儿自主发现自己希望绘画的主题,确定自己意愿画的内容。 (3)大班侧重幼儿在确定自己希望表达的主题后,使用恰当的色调、合理的构图,大胆、有创意地表现主题,并能在意愿画结束时大胆表达自己地想象和表现内容。 7.各年龄阶段装饰画的侧重点: (1)小班:侧重对装饰画形式美的理解,鼓励幼儿多接触学习独立的纹样。 (2)中班:开始学习二方连续。 (3)大班:可以接受四方连续的学习。要求幼儿正确使用冷暖色,能在装饰的时候注意形式美,并在装饰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独创。 8.幼儿园绘画活动的指导 (1)小班 [1]为孩子准备涂鸦的工具和材料 [2]鼓励儿童大胆作画 [3]为幼儿创设绘画的情境 (2)中班 [1]通过多种形式观察物体 [2]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 [3]通过情感体验来表现空间关系 (3)大班 [1]鼓励儿童进行情节画的创作 [2]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练习 9.幼儿手工能力的发展划分为: (1)玩耍阶段(约2-4岁) (2)直觉表现阶段(约4-5岁) (3)灵活表现阶段(约5-7岁) 手工活动材料:块状材料、面状材料、线状材料、点状材料。 10.不同年龄折纸能力的培养: (1)小班:基本技能有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 (2)中班:四角向中心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 (3)大班:学习看图式折 在折纸教学活动中,切忌采用步步领折的方法教学。 11.泥工活动的设计: 小班:认识泥工的简单工具和材料,知道其名称,知道泥的性质是柔软的、可塑的。 中班:会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表现出来简单的情节,并能按意愿大胆塑造。 大班: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某些细节部分,学会塑造人物、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动作,表现出主要的情节。 12.纸工设计的活动 小班:以培养兴趣为主,初步学习纸工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主要是玩纸、撕纸和粘贴。 中班:折纸(平面折叠)、撕纸(目测撕纸、学习简单的折叠撕技能)、粘贴(集合图形粘贴和自然粘贴)和少量的剪纸(目测剪纸,以剪弧线技能为主) 大班:学习更为复杂的纸工技能,如学习用两张以上纸简单的组合玩具,能按轮廓或目测的方法剪出或撕出简单的物体的外形,会用对称折叠的方法剪出或撕出简单的图形和窗花。 13.幼儿园手工活动的指导: (1)小班:以玩为主,培养幼儿兴趣,引导幼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maoagm.com/bbgmks/14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亲家母把亲家公泡到手,一起过日子了,老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