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留守儿童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白癜风治疗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 “留守儿童不是一个筐,不要什么都往里装。” 01 15岁以前我挪过三个地方,换了两种方言,见父母的时间总和不超过半年,以至于在上高中前从不肯叫“爸妈”。 我出生20天就被送人寄养,开始了留守生活。3岁之前的记忆已成渣,不过根据周围人说,当时天真年幼的我住在山上,浑身上下散发着纯正的土味。后来我爸突然上山看我,惊觉我竟成了深山土娃,于是赶紧将我接到了山下爷爷奶奶家。 我是南方的农村女娃,而这里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尤其是老一辈。所以到了爷爷奶奶家,我并没有过得如何好。那时候爷爷总是会对我说:“也不知道你父母生你这个赔钱货做什么!”“给你吃饭都是浪费,你父母每个月给的钱就那么一点点,我还要倒贴”......为了避免总是被骂,年幼的我只好尽量躲在房间里不出现,吃饭的时候尽量吃剩菜剩饭。初中的时候,时常饿着肚子上学。诸如此类种种。 初三那年发生的一件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那时候爷爷去了外省和儿子过,而我终于能和奶奶过上幸福的生活。一日我回到家里,发现奶奶昏倒在躺椅上,人事不醒。我害怕极了,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于是连忙踩着自行车就去找医生。 农村设备差,就只有一个乡村诊所,当时诊所很小,病人很多。烈日下,我冲进诊所,要医生去看奶奶。可惜医生当时正忙,没空理我,要我自己把奶奶带过来。当时我才14岁,一个14岁的孩子能做什么?我束手无策,最终直接跪在了诊所门口,求医生出诊。那日的太阳,如今想来,还是有些冰冷。医生顺利出诊,奶奶只是高血压晕倒,无事。 就这样,三年过去,15岁的时候我初中毕业,勉强考了个三级高中。因为实在过于劣迹终于被爸妈记起,从南方接到了北方,放到了眼皮底下抚养。不过为了避免麻烦,爸妈给我选了个全宿的学校……南与北那么长的距离,也让我一度成为了众人的笑柄。我一张口,全班就哄堂大笑。 虽然换了好几个地方,经过好几次的语言不通,被别人排斥,甚至毫无朋友。但我靠着无数的想象和自我催眠度过了最孤单的岁月。我一直明白,生存下去更重要。我从不认为人生的苦难该去责备,或该去觉得不公。有那些时间,何不努力一把?明知道自己被全世界放弃了,为何还要放弃自己? 我只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很多人——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但是你至少而已选择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哪怕接近也好。世界上可怜的人很多,但他们真正可怜的地方不是外在,而是内心。他们也在不断可怜着自己,将自己推入无可挽回的境地。每个人都有很多可以自己选择的瞬间,只希望,无论是你,还是我,都可以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人生。 但我承认,留守儿童是有很多缺陷。 比如我,和爸妈相处是让我最别扭的,至今我们的关系都生疏得不像母女父女,但我从未放弃过试图和他们亲近。因为我知道,他们心里至少也是有一点爱我的,否则完全可以将我打掉。而且,他们的成长背景,让他们也没有选择。中国的父母有太多的精神缺失,他们以为物质是对孩子最好的补偿。不要责怪他们,他们只是不懂而已。 还有,在和异性的关系处理上。我虽然顶着一张无比可爱的娃娃脸,但还是吓走了很多异性。大一舞会后,收到了三个表白,我当时人冷脸更冷,直接回答:“你了解我吗?不了解我你说你喜欢我,可笑。”等等。 很多留守儿童在男女关系上,要么像我这样,要么就是混乱。这是源于安全感的极度缺失,哪怕我特地学了心理学,也依旧无法填补这种缺失。在关系处理上,不自觉就高冷了,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而已。 当然还有其它,我们不想去触及的伤痛。但是这些都不该是可怜自己的理由,也不是放弃努力的借口。 02 爷爷买第一部手机的时候,大概是九十年代末,那时候钱还很值钱,一个大大卷泡泡糖卖五毛。爷爷用一半的工资买了台二手手机,除了打电话什么用都没有。 几年之后,手机变便宜,在外打工的爸妈也都买了手机。回家过年的时候,妈妈用着洋气的翻盖手机,爸爸则是花重金买了诺基亚的旗舰款。我那时候上小学已经知道了游戏好玩,但我只玩爸爸的手机,几乎不玩妈妈的手机。因为打我记事起的那十年,奶奶一直在我耳边说妈妈的坏话,害怕我和其他人一样见着爸妈就留下她跑了。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要上初中那会儿,我们那里最好的初中要交六千块的建校费。六千块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爷爷不吃不喝半年的工资,爸妈攒一年才能存下来的钱。那时候家里还欠着钱,爸妈则刚结束长达五年的婚姻攻防战,才定下心要好好过日子就遇见这么一件事。 妈妈那时候想让我凑合着上x中,而那个地方只有我们小学班上倒数才会考虑。因为怕没书读,我一直是班上的前五。那边的声音还响着,我就把电话挂了。妈妈很生气,说我总是挂她电话。因为那时候我和妈妈的关系就像是生意场上的甲方乙方,她出钱购买一种作为母亲的体验,而我负责提供一种关于贴心小棉袄的表演,不过我这个乙方总是不合格。 十二岁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留守儿童了。遇到下雨没有带伞的时候,其他小孩子都是爸妈骑着单车或摩托车来接,只有我因为爷爷经常外出,都是奶奶不醒过来接我。更小的时候会抢着要帮奶奶打伞,说,“奶奶,以后我也要接你。” 爸爸妈妈不在家,一定是出去打工了,在我们那里这几乎可以和贫穷打等号。我最好的朋友家里太有钱了,她家在四年级就买了电脑,我不服输也会开始吹牛,“我们家好几个房间都有电脑。”可是其实我连生日蛋糕都买不起。 为了学费的事,我和妈妈大吵一架,妈妈也崩溃,大吼着说我混账,一起死了算了。我气得扔了手机。这时候爷爷走了过来,捡了手机说了一句:“我来想办法。” 那时候离交学费没几天了,他能有啥办法,一个五十多岁就要退休的老会计。晚上七八点夹了一个黑皮薄去了单位,回来的时候皮包鼓鼓的,爷爷把我叫过去开了一场家庭会议,“这些钱是公家的,不好好读书,爷爷就白拿了。”虽然之后都还上了,但以爷爷的为人做这样的事,我知道他是走投无路了。穷都是穷一窝,把亲戚朋友榨干了也一时半会儿凑不出六千块钱。 几天之后我和爷爷一起去交钱,他把现金包在塑料袋又藏在黑皮包里,最后再放进大衣里层的口袋里。缴费的地方是个礼堂,收款人摆着桌子坐在舞台上面,爷爷垫着脚才能看得到他们的脸。“钱带了吗?”“带了带了。”爷爷把大衣拉链拉开,再翻出包和塑料袋,后面排队的人嗤嗤笑了起来。我觉得难为情,低下头脸上是烫的。 爷爷也听到了后面人的笑声,但他没在意那么多,用拇指肚沾了沾口水,把六十张百元大钞一数了再举上去。可舞台的加上桌子太高了。我们那儿的秋天湿冷穿得多不方便,他就把扎进秋裤里的毛衣扯了出来,这才够到台面。可能是因为桌子太高了,那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尤其庞大,全压在了也有的肩膀上。他不能倒,因为齐腰的地方有我。没有爷爷,我连幼儿园都上不了。全家人除了爷爷,谁也没有想到我会读书那么好。爸妈从没在读书上对我上心。 爸妈感情稳定下来之后,我家经济情况好了很多,爸爸换了新厂,妈妈升了职要去越南。她出国之前给我买了一部手机,还有第一个生日蛋糕,第一条名牌裙子,和第一台电脑。这让她在责怪我没有抚养我长大的时候有了底气。十八年,我和她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不满两年,每次想要寻找她关心我的证据,就只能找到一本本绿色的存折和上面一串串的汇款记录。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嫌弃我的出身。害怕别人知道我是一个农名工子女,特别是初二有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见面就意味着我的身份就会无所遁形。我吓得赶紧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让她回来给我开家长会。 那天我穿着妈妈给我买的名牌衣服对爷爷说,“今年家长会妈妈帮我开。”那时候我已经不再看得起爷爷奶奶带我去超市买的所谓高级货。 一周之后,妈妈真的过来了,从越南转到一个中部小县城,到的时候连衣服都来不及回家拿就直接往我学校跑。但问题是,越南太热了,她带的最厚的衣服就是一件外套,而那时候我们家乡已经到了个位数的温度。我妈就那样在一群穿棉袄的家长里坐了一上午。她没参加过家长会,坐得像个小学生一样端正。 她一个人在越南,英语不会说,越南语也不会,就每天手把手教工人怎么操作机床,她瘦了很多,也不知道在那边睡得怎么样,吃的好不好,生病了有没有人疼。上次听爷爷说,妈妈的厂里有个女工因为操作不当把手指弄断了,落下了终身残疾。听到这里,我再也想不出她曾经犯过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了。但奶奶的话我不能当成没听到,“你妈不过是看你学习好,不然她又不要你了。”的确是这样,爱妈妈就是背叛了爷爷奶奶,这种身份上的两难,从一开始就陪伴了我很多年。 后来我摆脱了青春期过分的虚荣,能毫不心虚地承认我爸妈是农名工,但依然没办法对我妈说出一句我爱她。同样的感冒,她只会让我憋着别咳,但爷爷奶奶会给我煮冰糖雪梨。大概是他们对我太好了,才会对爱变得如此挑剔。 直到有一次回家,隔着窗户看到妈妈一个人在家。大中午的,她坐在餐桌旁边吃八宝粥,电视柜上放着一排苹果,一箱的泡面和不满十瓶的八宝粥。我连忙往回走,没有进门的勇气。真幼稚啊,就因为读了几本破书就责怪父母没有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就看了几篇留守儿童的报道,就认为只给钱的爱很低级。但对贫困家庭来说,什么才算是对的呢?生活其实并没有给我们另外的选择。 就像小时候妈妈总是让我憋着不要咳嗽,是因为她对自己就很差。有次发烧到39度,咳得痰里都医院。爸爸不在,她就自己锤了生姜泡水喝,裹在被子里睡一天,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她不是不疼我,她是外公最大的孩子,从小又当姐姐又当妈,就是没有当过女儿。 其实我曾打算出国留学,但因为家里的情况最后还是选择马上去参加工作。妈妈也从来不催婚,问她为什么,她说,“我和你当母女的时间太短了。” 其实留守儿童不一定要活得像新闻里那么悲惨,我就是一个有两对父母的孩子嘛,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03 留守儿童不是一个筐,不要什么都往里装。 他们有的可能并没有那么悲惨,有的可能还在自我堕落里挣扎,但他们需要的绝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关爱和尊重。 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大多是父母对现实的妥协。 毕竟谁也不希望尝试那种骨肉分离的感觉,体会从铭记到遗忘,从珍惜到淡漠的感觉。 渐渐地学不会怎么好好爱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爱孩子。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那样好好的开导自己,把自己从泥里拉出来。 也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和父母最后都能得到彼此的原谅。 只希望看了此文的父母可以真切地明白孩子的内心,学会如何关爱。 也希望看了此文的孩子可以从中获取力量,好好地走下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maoagm.com/etgmks/12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郑州*王郭伟鹏,其母亲出来道歉,大家能接
- 下一篇文章: 速看最新防疫*策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