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樊发稼儿童诗明敏自然优美现代出
北京痤疮医治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20986.html 本文摘自《儿童文学光荣榜:春雨的悄悄话》,现代出版社年10月版 原载《幼儿的启蒙文学——金波幼儿文学评论集》,接力出版社年2月版 早就想谈谈樊发稼的幼儿诗。我一直在想:评论家能写诗,我又能评一评评论家的诗,这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评论家长于逻辑思维,写起评论来必然是简约紧凑,讲究谨言,有条理,不像诗人那样,每逢激情迸发,想象驰骋,常常是抓不住、收不拢似的。 奇怪的是,二者竟集于发稼一身了。 我不知道,当作为诗人的发稼写完一首诗的时候,作为评论家的发稼是否能站出来对自己的诗作品评一番? 当事者迷。我信这个。 于是,我敢评一评他的幼儿诗了。 明敏 依我看,发稼绝不是一个只会枯坐在书斋里,整天价苦读笔耕的评论家。其实,他有一颗明敏易感的心。他心灵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望着孩子们的世界,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常常能引发他的诗思。这本领是诗人所特有的: 树林里的小鸟儿,都是些用功的孩子。每天一清早,就起来念书。满树的树叶子,是他们绿色的书页。——《小鸟儿》 树和鸟经常出现在我的诗中。现在,我读了他这首小诗,我要说,这是他的新发现,我没写过,别人也没写过。这要靠独特的本领。 发稼的那颗心永远醒着,他敏锐地感受着生活。而且由于他的心对孩子特别善感,所以写出来的就是真正属于孩子的诗。这是他的天赋。所以,即使他早已脱离了儿童时代,他对童年的生活也永远不会忘怀。“啊,那些遥远的记忆的梦幻,一如带露的、透明的绿叶,在故乡的春风中摇曳……”(《童年散拾·题记》)你听,这就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感叹,他是这样满怀深情地对童年的故事进行着不断的抽绎舒卷。即便时光荏苒,他忆起童年仍会诗思飞越: 我出去玩会儿给爸爸扔下这么一个甜津津的狡黠的谎我撒腿就跑 河里的冰真厚我用铁钎凿出一个洞拖出一条大鲤鱼 我要给妈妈送一个突然的大欢喜她昨夜里刚生下一个胖乎乎的小弟弟——《冬天里》 他就是这样明敏地感受着、重温着童年的记忆。这记忆就像诗的摇篮,摇出了一串串永远清新的歌。他又全身心地回归到童年时代了,而且带着“过来人”那一份感激之情,写下了童年有趣的故事。一个儿童诗作家,能有一颗对于“童年”非常明敏的心,他就会写出情真意切的儿童诗。他不必特意蹲下来逗引孩子发笑,他的眼睛,他的心灵,本来就闪耀着温暖的光,唱出的是那对于童年永远不会忘怀的歌,永远有情有味的歌。 自然 读发稼的幼儿诗,就好像听诗人的低喃絮语。他的诗很少有那种振鼓呐喊、引吭高歌的调子,倒很像从深山峡谷里潺潺流出来的泉水。稍不经意它也许就会悄悄地从你脚下流走了。读他的幼儿诗,你得仔细倾听: 小蘑菇,你真傻!太阳,没晒。大雨,没下。你老撑着小伞,干啥?——《小蘑菇》 初读这首小诗,你会觉得它就是孩子脱口而出的话,没有比喻,没有夸张,没有描写,一言以蔽之,没有技巧。 其实,技巧就在这平实浅近的话语中。 我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立即显现出了一个翠绿的世界,那是在夏季绿荫满地的树林里一个孩子正蹲下来,望着那从地里钻出来的肥大的蘑菇,他不知不觉地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中了。这也许就是诗人曾经感受过的情趣。他感受颇深,他不必借助于技巧,他只靠艺术的把握,他所把握的就是那个既属于孩子也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幻想世界。 诗人就是靠了这艺术的把握,为我们写下了一首首自然朴实而又情趣盎然的小诗。那首《猫头鹰》是这样开头的: 猫头鹰,你可是一只会飞的猫?一对翅膀,长着丰满的羽毛;那圆乎乎的脸儿,多像我家的小花猫! 用的是最平时的口语,却道出了一个新奇而自然的联想,它极贴近幼儿的心理和趣味。小雨点儿,你真勇敢!从那么高的天上跳下来,一点儿也不疼吗?——《小雨点儿》 我猜想,会有不少小读者和大读者喜欢这首诗,但一时又说不出它的佳妙处。它朴素得就像一块不曾雕琢打磨过的天然玉石,它又是一件艺术品。这是因为作者不加藻饰,崇尚自然,他宁肯舍弃华丽的衣饰,也要保存那属于孩子的纯真。著名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有过这样的论述:“宁愿裸体,却绝不要让不合身材的衣服窒息你的呼吸。”他还说:“明朗的语言,使语言给思想与情感完全的裸体。”发稼的幼儿诗,不仅在内容上是自然的、朴实的,在语言上也是纯净的、晓畅的。他喜欢用那种看似不经意,实则进行了提炼加工的口语入诗。 为了通求自然,他不但摒弃了修饰伤堆砌,甚至也舍去了外在的音乐性。他不愿因为刻意追求美听的效果而去斟酌韵脚,调整节奏。他的幼儿诗自然得就像春水,按照它们自己的流程流淌着;他追求的是鲜活的形象,鲜活的韵味,而这必须依附于自然。自然,这是发稼幼儿诗的又一特色。 优美 发稼的幼儿诗,诚然不多见崇高壮美的形象,在内容上也不多见激烈的戏剧性的冲突。在他所创造的诗境中,我们见到的多为恬静自适的和谐美。 诗人写牵牛花: 刮风,下雨,你全不怕:紧紧贴着竹篱笆,一个劲儿往上爬。一天,两天,三天,爬呀,爬呀,爬呀……瞧,你身上挂着越来越多的美丽的小喇叭! 诗人着力写的不是风风雨雨的艰难,而是雨过天晴以后的胜利和喜悦。 写小燕子: 树叶,一片片落了;天气,一天天冷了。你又要到遥远的南方去了。 而“我”给予小燕子的却是缕缕温情: 小燕子,小燕子!我给你做件小棉袄,穿得暖暖和和的,就在我家过冬,不好吗? 这又是亲切关怀的直抒胸臆。 发稼的幼儿诗多为淡雅、小巧、柔和的短章。我们读这些富于优美特质的短诗,常常有置身于和谐氛围中的审美感受,既无激烈紧张的情绪体验,也无戏谑嘲讽的喜剧效果,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平和、闲适和恬静的心境。 优美的小诗易于为幼儿所接受,因为它所描绘的对象最易于和欣赏者形成亲密无间的和谐关系。 请看诗人笔下的风: 风阿姨呀,那雪白雪白的云彩,是你的洗得干干净净的手绢吗? 在发出这天真的疑问以后,他又进一步设想: ——你把天空, 擦得那么蓝,那么明亮…… 即使是写大海,诗人也努力表现大海的另一面:平和、绚丽—— ——哦,是不是太阳公公在海里洗澡? 写水中的鱼儿: 树叶,落了;秋天,来了;天气,冷了。可鱼儿还光着身子,在河里游水玩儿。 于是,诗人循着孩子的关切,这样发问: 它们怎么就不怕着凉,不怕感冒? 在幼儿的感情世界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单纯的、和谐的。能将这种关系表现出来,就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柔美和宁静的艺术世界。这种审美享受利于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心旷神怡的心境之中,利于陶冶他们愉快、亲切、随和、细腻的性格。 这种心境与性格的培养是必要的。优美的诗给人的感受是轻松、明亮和快乐。这样的诗也易于与欣赏者形成和谐的对应关系,特别容易被幼儿接受;幼儿在生活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较早发现的就是优美的审美属性。幼儿来到这个世界以后,他就开始不断地认识着鸟语花香、蓝天碧野、清风朗日以及花鸟虫鱼。将这些美的景物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必然会引起幼儿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最初的审美能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稼那些优美的幼儿诗,可说是送给较小的孩子最富于营养,也最可口的精神食粮。 写到这里,我竟不知不觉归纳出了发稼幼儿诗的几个特点。现在,我也成了评论者,同时,也成了这篇评论的“当事者”。我不知道自己谈得对不对,只好就教于真正的评论家和广大的读者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maoagm.com/sjgmjn/12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铲屎官收藏猫咪呕吐拉稀吐黄水吃了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