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品读三国经典,悟透人生哲理,满满的都是干货〖连载第23篇〗

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却不知道有时候亲眼所见的也未必真实,因为还有“弄虚作假”可以隐藏真实,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你就很容易被表象蒙蔽双眼。

话说刘备自从见了董承,在汉献帝的血诏上面签上“左将军刘备”这个禾大名后,心中忐忑,董承收起诏书准备离开时,刘备还特意交代董承一句“切宜缓缓施行,不可轻泄”,那个签在诏书上面的名字就是铁证,万一董承哪个环节不小心泄露了天机,凭刘备目前的势力,就只有束手就擒成为曹操刀下的死鬼了。

况且当初曹操不让刘备留守徐州,而要把他带回许昌放在自己身边严加看管,就是防止刘备势力扩大趁机作乱,对刘备早有防备之心,加上这个签名的诏书,就坐实了刘备谋反曹操之心,死无可逃。

刘备现在正被软禁在曹操的身边,身边全是曹操的耳目,要实施密谋是不可能的,不但不能密谋,还不能泄露半点动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以及团队,刘备过起了韬光养晦的田园生活,每天就是去田地里刨土、播种、施肥、除草,忙得不亦乐乎,把地里的菜倒是养得绿油油的,但是把他的两个兄弟也迷糊得晕乎乎的。

关羽和张飞这两个急性子都对刘备的行为满脑子问号,这不是刚刚与董承约定了诛曹救汉嘛,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反而在这里无所事事地种起菜来了,这还是他们心中踌躇满志、图谋天下的大哥吗,难不成“责任状”一签反而害怕了不成,都跑得去问刘备到底怎么回事嘛?刘备却话不多说,只回了一句:“这不是你们所能理解的。”

桃园三结义这事大家都是清楚的,凭他们兄弟三的感情,以前是再大的困难、再大的问题都是一起解决、一起面对,这回刘备怎么就和他俩玩起了捉迷藏,而且还做得这么坦荡,连兄弟俩都看不出问题呢?

刘备其实本无意隐瞒关羽二人,但是他要为整个团队负责,为兄弟安危负责,他不能让曹操看出自己有匡扶汉室、图谋伟业之心,否则曹操会把他们看得更紧更严,他们就彻底失去真正图谋的机会了,并且可能很快的就会带来杀身之祸。

虽然关羽张飞不会泄露刘备的真实意图,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性格直爽外露,又是急性子,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在某个场合下把他们的有志之心给暴露了。

反过来,不告诉关羽张飞真实情况,让他们闹点真实的情绪,曹操的眼线看到了,还能演绎出刘备是“真”的已经放下事业、安心生活的场景,曹操才会对刘备彻底放心,实际上刘备“善意的谎言”也达到了这个效果。

在曹操邀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见面时,曹操对刘备质问一句“你在家做了一件好大的事,以为我不知道吗”把刘备吓得要死,结果后面一句“你在家学种菜

可不容易吧。”就表明曹操对刘备已经有所放心,觉得在自己的看管之下,刘备已经渐渐失去“斗志”,所以开心得很。之后曹操为了防止袁绍与袁术联合,同意刘备去往徐州半路伏击袁术,也充分说明曹操对刘备放松了警惕,刘备田园种菜已经达到了麻痹曹操的目的。

刘备这种善意的谎言,几乎每个人都用过,比方小孩子要去河里游泳,大人们常常会说“河里面有水怪会抓人,千万不要下去游泳”,大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和刘备一样脸不红心跳,因为大人是发自内心的为了小孩的安全,目的性很强且目的是正能量的。

还比方一个年龄很大的老人如果被诊断出严重的病,家里人为了他安享晚年,开心快乐,可能只会告诉老人是得了重感冒,暗中的给他吃药治疗,这时候全家都联合起来撒谎,但是没有一个人心虚,因为全家的出发点是为了老人更加快乐,他们可以把假话说成和真的一样。

像刘备一样,把善意的谎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还能形成一种以假乱真的假象,使虚假的事情变得更加真实,从而达到真实目的和效果,使谎言变成一种达成目标的工具。这种善意的谎言在被公开的那天,并不会受到谴责,反则会得到大家的理解,一切正能量的东西都会受到拥护。

但是谎言终归是谎言,不是必不得已,我们还是不要使用,用得多了,他人就没有办法理解你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最后就真的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即使明白你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他人会认为你深不可测,逐渐与你疏远,更不敢与你交心,就得不偿失了。

你都撒过哪些谎呢?善意的还是不小心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历史风云人物#

连载第21篇他是史上最窝囊皇帝,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

连载第20篇曹操奸雄,一世功名万骨枯

连载第19篇曹操小儿玩“钓鱼”阴谋,吉平落入圈套,正义会屈服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maoagm.com/sjgmjn/1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