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汝文:男,执业中医师,全科医生,临床工作近2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师承于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全国 中医外科、周围血管病专家——乔鸿儒先生,深得真谛。擅长:整体调理,中西结合,针灸、药物并用,内外兼修,标本同治。尤其在儿科,内分泌/妇科,皮肤病,疼痛类疾病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主治:反复感冒、咳嗽、哮喘、小儿扁桃体肿大、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婴幼儿腹泻、遗尿、甲状腺亢进/减低、痤疮、糖尿病、乳腺病、前列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功血、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高血压、肠胃炎、痛风、脉管炎、丹*、颈肩腰腿痛,皮肤瘙痒症、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近视、针灸止痛等。坐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六上午总部医馆

藿香正气散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有很好的疗效。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胃肠型感冒呢?

它是一组以食少纳差,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脘腹疼痛,或伴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继之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咽痒、咽疼、咳嗽、咯痰等呼吸道症状为特点的一类感冒类。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多发。

胃肠型感冒的病因病机:中医普遍认为主要由于脾胃虚弱,内伤湿滞,复感风寒所致。西医学多认为是由于病*感染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权,湿浊内阻,气机不畅,则食少纳差,胸膈满闷,肢体困倦;湿滞肠胃,清阳不升,浊气不降,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质虚弱,易致风寒侵袭,卫阳被郁,正邪相争,则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湿滞体内,缠绵不愈,郁久化热,炼液为痰,壅塞气道,肺失肃降则气逆咳喘。

藿香正气散的药物组成及组方解:

藿香正气散的药物组成有:藿香、紫苏、白芷、陈皮、半夏、茯苓、白术、厚朴、桔梗、大腹皮、甘草等。诸药相伍,共筹解表散寒,健脾化湿,理气化痰之功,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尤其发生于夏秋两季的,效果很好。本方亦对急性胃肠炎,秋季腹泻有效。在藿香正气散中,藿香,气味芳香,内能化湿和胃,升清降浊,外能发表散寒;紫苏,白芷,协助藿香发散风寒,运化湿浊;陈皮,半夏,燥湿化痰,既能和中止泻,又能杜绝痰源;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消胀除满;桔梗,开宣肺气,利咽排痰,亦能载药入肺;甘草,清热解*,调和诸药;生姜,大枣,暖脾和胃。藿香正气散在临床上,辨证加减,得心应手。腹泻腹痛甚者加*连,木香;恶心,呕吐甚者加炙杷叶,草豆寇;高热者加荆芥,银花,青蒿;咽痛甚者加板蓝根,山豆根,牛蒡子;咳嗽频繁者酌加川贝,炙杷叶,百部;痰多者加紫苑,冬花;暑湿重加佩兰,荷叶等。

临床医案:杜xx,男,52岁,于年6月25日初诊。发热,恶心呕吐1天。昨天中午在家,因吹空调受凉引起,全身酸软无力,恶寒,自测体温38.2℃,服扑热息痛,体温下降。傍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便溏,不欲饮食等症状。今天仍乏力,头痛,怕冷,体温38.5℃,腹胀恶心,偶尔咳嗽,有痰,口粘,口干不欲饮水,舌苔厚腻,脉滑数有力。

诊断:胃肠型感冒

类型:内湿外感

治则:解表化湿,理气和胃

处方:藿香10g紫苏10g青蒿15g苍术10g陈皮10g半夏10g云苓10g枳壳10g桔梗10g白芷10g荆芥10g*芩10g*连10g木香10g僵蚕10g蝉蜕10g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3剂

复诊:服药三剂后于5月28日又诊。患者自述服药2剂后退热,不怕冷了;服3剂,恶心呕吐则止。现腹胀,便溏,不欲饮食,乏力,苔腻,脉滑。

处方:原方减去荆芥,青蒿;酌加大腹皮10g砂仁6g,余同前方。继服3剂,诸症全息。

日常生活调理:注意休息;尽量避免受凉;或阳光曝晒的场所,以防中暑。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平时多饮水,可适当放入少量金银花,扁豆花等清热解暑。夏季暑湿较盛,多喝绿豆汤或薏米红小豆汤等化湿解暑之品。

医务办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瘕风
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maoagm.com/xhgm/2436.html